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成果 > 媒体聚焦
北京科技报--许勇:为远古生物造像
副标题:
发表日期:2012-09-03
打印 文本大小:

许勇:为远古生物造像    

从2001年至今,许勇就一直在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绘图室,从事古生物插图的绘制工作。就在他工作不久,所里的古鸟类学者周忠和、张福成,在辽宁朝阳发现了一种新的原始鸟类化石。

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境内发现的最原始的一种鸟类“原始热河鸟”。2002年7月25日,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配合论文的发表,许勇创作了一幅生态复原图——《原始热河鸟》。图中,热河鸟双爪紧扣着一根树枝,展开双翅正准备啄食。

“化石会说话。”许勇说。

看似冰冷的化石,是每天与许勇相伴的模特。他要结合化石、科研论文,测出各段骨骼的长度,以及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从而确定古生物的基本形态。例如,翅膀、腿、爪子、尾巴与身体的比例关系。之后,再抓住古动物的特有形态。以热河鸟为例,它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尾巴由20多枚尾椎骨组成。于是,热河鸟的尾巴就会十分细长。

“研究人员在它体内,发现了一些种子化石;于是,推断热河鸟会采食种子,并且很可能就是银杏。”凭借着这一细节,许勇将热河鸟构思在了一棵银杏树上。

只是,银杏树一样需要复原,因为当时的环境距今1.1亿~1.25亿年,银杏树叶并不像现在只是每片叶子有个小缺口,而是有着更多、更深的分叉,更像是一簇。要复原热河鸟,就要还原它的生存环境;与之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古动物、当时的地理地貌等古生态环境、古气候环境……

许勇总愿意把自己对古动物生活的理解,融入其中。环境中的风、晴、雨、露;古动物的飞、鸣、食、宿……一些具有生活气息的情境,结合了构图上的全景、近景、特写等变化,将情趣和意境融在了一起。

在许勇的办公室内,放着他复原的另一幅图——《凌源中国俊兽生态复原》。两只生活在白垩纪的家伙栖息在树上,如捉迷藏一般玩乐、对望,趣味横生。“它的尾巴末端很有力,所以我就让它绕在树枝上。”

生态复原图可以是油画、国画、版画、壁画、计算机绘画、动漫画……许勇最常用的,还是中国传统的工笔重彩;他希望用中国传统的绘画方法,为中国古生物造像。

其实更多时候,许勇是在素描清绘化石标本。他要根据科研的要求,对破损、缺失、变形部分进行复原;越是缺损严重,复原图就显得越重要。“‘勾线法’适用于表现平板状的标本,对形状的表现力强;要细腻、生动、突出细节,就用‘点点法’。有时候,要点线结合。”许勇说着,一边翻阅着他笔下的旧石器标本。他曾多次参加了旧石器地点的野外考察。“中国美术史也是从旧石器时代开始的。”他突然说。

“用时髦的话说,我在穿越。”带着些许文艺范儿的许勇,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描述他的工作,“用手中的画笔点活沉睡的龙族,用鲜活的艺术形象使化石不再冰冷沉默,科研论文不再生涩难懂,科研成果不再曲高和寡。”他说,生态复原图的绘制,是科学、科普、艺术的融合。

  http://www.bkweek.com/3.1/1208/28/23904.html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
地址:北京市西外大街142号 邮编:100044 联系电话:010-88369212 传真:010-68337001 电子邮件:kfsys@ivpp.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