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成果 > 媒体聚焦
首都科技网:首都科学讲堂第299期----化石辨伪大揭密
副标题:
发表日期:2013-07-15
打印 文本大小:

     

化石是科技工作者打开历史的钥匙,是人们了解生物演化历程的宝贵资料,但是您知道化石也有假的吗?假的化石是如何伪造的?2013年7月7日,首都科学讲堂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淳和大家一起聊一聊真假化石的那些事。

李淳首先介绍了化石的概念,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化石的生物学属性大于其地质学属性。生物的如肌肉或表皮等柔软部分在保存前就已腐蚀殆尽,只留下抵抗性较大的部分,如骨头或外壳,它们逐渐被周围沉积物的矿物质所渗入取代形成化石。

接着,李淳解释了什么是“假化石”。在地质学概念中,岩石裂缝中常见的一种黑色树枝状物质,形似植物化石(与侧柏枝叶酷似),但仔细观察会发现缺少植物应有的结构(如叶脉)。这种物质被称为“假化石”,它是由氧化锰溶液沿着裂缝渗透沉淀而成的。此外,还有很多人为的“假化石”。

关于化石造假,李淳讲述了历史上著名的假化石骗局——皮尔当人事件。1912年,律师兼业余古生物学家查尔斯•道森在英国苏塞克斯郡发现了所谓的皮尔当人化石,似乎是半人半猿的头骨和颚骨。这一发现被誉为猿和人类之间进化链条中缺少的一环。1953年,皮尔当人化石最终被证明是伪造的。实际上,这个头骨不过是用一名中世纪人的头盖骨和一只猩猩的颚骨拼凑的。

在化石辨伪方面,李淳反复强调,只有对化石具有足够的了解,才能提高辨伪的信心。掌握更多的古生物知识及其解剖学知识,利用更多的先进手段,如显微镜等观测,化石的真伪更容易辨析。

  引自:http://www.bast.net.cn/art/2013/7/15/art_16_202073.html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
地址:北京市西外大街142号 邮编:100044 联系电话:010-88369212 传真:010-68337001 电子邮件:kfsys@ivpp.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