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看见挖恐龙化石?还能亲自寻找恐龙蛋化石?”虽然还未成行,但神秘的恐龙化石却吸引着记者急切地想到山东莱阳走一遭。
不久前,科技日报记者随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考队来到胶东半岛,在莱阳白垩纪时期的地层中寻找恐龙的历史足迹。
出了莱阳市区,向南行车30分钟,记者来到了位于吕格庄镇金岗口村的恐龙发掘2号地点。只见许多工作人员在一个已经清理出来的斜坡上挥镐刨土,几名科考队员用毛刷等工具在清理一块新挖出的恐龙骨骼上的泥土。土坡上摆放着电钻、榔头、钎子、地质锤等工具,旁边还显露着几块已经清理出来的恐龙骨头。科考队队长、中科院古脊椎所汪筱林研究员说,从地层和出土化石的排列和沉积特征等来看,这些恐龙是在群居生活状态下,被一次突发的泥石流埋没的。“莱阳的白垩纪地层发育完整,出露连续,化石埋藏丰富,种类繁多,是研究白垩纪地球和生物演化的理想地区之一。”
更令人惊奇的是,莱阳还是世界上罕见的同时富集恐龙和恐龙蛋化石的地方。汪筱林告诉记者,一般发现恐龙化石的地方都很少有恐龙蛋,可莱阳在距今约8000万年前的白垩纪的地层中,不仅发现了大量恐龙化石,还发现了极为丰富的恐龙蛋化石。汪筱林带着记者,来到距2号地点不远的峡谷,让记者自己寻找恐龙蛋和风化破碎了的恐龙蛋壳化石。
莱阳是我国学者最早发现恐龙、恐龙蛋、翼龙和昆虫化石的地方,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恐龙发掘就在莱阳进行,并发现了著名的棘鼻青岛龙。国内外许多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都曾到莱阳进行考察和研究。
1923年,我国第一代地质学家谭锡畴在莱阳采集了恐龙、鱼类、昆虫和植物化石等,这也是我国学者第一次在华夏大地上发现的恐龙和昆虫化石。之后,这些恐龙化石被瑞典古生物学家命名为中国谭氏龙。上世纪50年代,我国古脊椎动物学之父杨钟键、古哺乳动物学奠基人之一周明镇、黄土之父刘东生等在莱阳进行恐龙考察和发掘,并做出过开创性的研究工作。
从2010年4月起,汪筱林率科考队再次对莱阳进行科学考察和恐龙发掘。除了发现数百件比较完整的恐龙骨骼外,他们还发现了许多恐龙和恐龙蛋化石新的地点与层位,发现了平原恐龙峡谷群和地质遗迹群等。汪筱林还热心莱阳的公益恐龙事业。“我们最大的收获就是推动了在这里建设中国的白垩纪恐龙公园,保护化石遗址,为地方文化旅游发展作出贡献。”他认为,莱阳不但有恐龙和恐龙蛋化石,更有中国很多恐龙和古生物学界的第一,而且还有谭锡畴、杨钟键、周明镇、刘东生等科学家的足迹。建立白垩纪国家恐龙公园,既是对地方经济文化旅游发展的支持,也能让后人缅怀老一代科学家的丰功伟绩。汪筱林特别强调,将来恐龙公园里一定要有杨钟键等为莱阳地质古生物学研究作出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们的雕像。
在汪筱林的建议及各方努力下,莱阳先后成为金岗口省级恐龙地质公园和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
由科考队带领,记者来到了距2号地点1公里外的1号地点。只见一个钢架大棚矗立在田野的中央。棚内没有任何摆设,只有一段穿棚而过的小河以及展现红色地层的斜坡。在老乡指认和刘东生当年文字记载的帮助下,经过科考队细致的考察和考证,1号地点被最终确认为新中国第一具恐龙――棘鼻青岛龙出土遗址。莱阳地方政府为保护中科院古脊椎所两次发掘的这一重要恐龙遗址,投资在此建设了简易的遗址馆。
有恐龙和恐龙蛋化石,有不同历史时期科学发掘的遗址,有不同的地质演化形成的恐龙峡谷群和地质遗迹群,汪筱林和考古队在这里正在发掘一只“公益”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