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灿辉发现的动物牙齿化石。
中科院专家来到三水盆地现场采集化石标本。
赵灿辉在寻找古生物化石的踪迹。
三水盆地出土5000多万年前哺乳动物化石 又一新物种被确认 以发现者姓氏命名
文/图 广州日报记者黄健源
最近,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的古生物专家了解到,来自三水盆地的哺乳动物化石研究论文已在国际刊物在线发表,专家通过化石进行研究后确认为新物种,并命名为“赵氏三水脊兽”。
近年来,三水盆地陆续发现大量鱼类、蛙类、龟鳖类、鳄类、蜥蜴类、恐龙类、鸟类、哺乳类等脊椎动物化石,以及腹足类、昆虫等无脊椎动物化石,还有藻类等微体化石和植物化石,共20多个门类。
威水:新物种以他姓氏命名
前段时间,一篇关于三水盆地古生物新物种发现的研究论文在线发表在国际刊物《历史生物学》上,引起科学界的关注。记者从论文里了解到,该新物种被命名为“赵氏三水脊兽”,纪念发现该化石地点的三水化石爱好者赵灿辉。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毛方园博士告诉记者,2012年年底,赵灿辉在三水盆地一处工地发现一些哺乳动物化石,随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王元青带队对该地点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发掘,采集到了较为古老有蹄类和似蹄类和现代类群的奇蹄类等植食性哺乳动物化石。“新命名的‘赵氏三水脊兽’就包括在这批采集的化石中。”毛方园介绍,古生物命名常以对学科贡献显著者或化石发现者命其种名,而属一级的命名则常会体现采集地、特征以及分类信息。
揭秘:“赵氏三水脊兽”大小类似大羊
毛方园描述说,“赵氏三水脊兽”可能是一种四肢相对较为粗短,不善奔跑,主要以食嫩叶为主的植食性哺乳动物,大小相当于体型较大的羊,其生存时代大致是距今5200万年至5500万年前的始新世早期。
那么,“赵氏三水脊兽”是如何确认为新物种呢?“主要从牙齿来判断,牙齿对于判断哺乳动物的分门别类很重要。”毛方园表示,因为牙齿相对动物身体的其他部位更坚硬也更易保存,因此牙齿化石是最常见的保存的哺乳动物化石,同时由于各个门类动物的牙齿形态具有一定的差异,所以牙齿的特征是分辨哺乳动物门类的重要参考之一。
她介绍,现今三水盆地所有发现的始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均产于盆地边缘,食性均为纤维不高的嫩叶植物,还发现有较多的冠齿兽类,该类型一般被认为是半水生生活,由此可推断当时的环境气候是比较温暖湿润,植物茂盛,食物充沛。
对话
化石发现者赵灿辉
他是狂热的化石爱好者
记者:说说发现“赵氏三水脊兽”化石的经过?
赵灿辉:约在三年前,我在三水盆地一处工地发现了哺乳动物化石,感到非常兴奋,马上通知家住三水的地质与古生物专家张显球老师,张老师初步鉴定后认为很有研究价值,于是通知中科院的古生物专家前来三水盆地进一步考察和研究。当时专家们前来采集了一些动物牙齿化石,我将自己采集到的一些化石标本也交给了中科院的专家研究,没想到发现了新物种。
记者:为何热衷于寻找化石?
赵灿辉:我是一名化石爱好者,小时候就常收集各类石头,十多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处工地发现了化石,此后一发而不可收拾,平时经常留意工地挖开的泥土里是否有化石的踪迹。如果发现有研究价值的化石,会请专家来考察研究。
相关: 还有哪些以人名命名的古生物?
张氏三水鸟:
致意古生物专家张显球
记者了解到,古生物命名常以对学科贡献显著者或化石发现者命其种名,而属一级的命名则常会体现采集地、特征以及分类信息,比如同样是发现于三水盆地华涌组的“张氏三水鸟”,也是致意化石的发现者,三水的古生物专家张显球。
“宋氏佛山鸟”
化石发现缘于一次宴饮
2013年2月,46岁广州市民宋洪辉应邀要到南海黄岐宴饮,但作为一名化石爱好者,他决定与儿子提早出发,当日先到三水采集化石。没想到这个即兴而为的决定,让宋洪辉成为三水首个古近纪鸟类化石的发现者。
对于“张氏三水鸟”和“宋氏佛山鸟”的异同,张显球认为,在时间上,“张氏三水鸟”生活于距今5600多万年前,而后者生活于距今6300多万年前;在体型上,“张氏三水鸟”形如成年鸡只大小,后者只比成年麻雀稍大;此外,张氏三水鸟喜水栖,后者则以树栖为主。[责任编辑: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