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成果 > 媒体聚焦
【新华社】综述:中国成为翼龙研究中心
副标题:
发表日期:2017-12-04
打印 文本大小:

 

一篇在中国新疆哈密戈壁发现史前翼龙伊甸园的论文30日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该期刊同时配发一篇评论文章。过去10多年来,中国翼龙相关研究多次发表在世界顶尖学术期刊上,反映出中国已成为全球翼龙研究中心。

我们的化石最多了。论文作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汪筱林通过网络即时通信工具说道。

在恐龙统治地球的中生代,有一类动物却始终占据着天空,这就是翼龙——地球上第一个飞向蓝天的爬行动物。它们大如飞机,小如麻雀,有时被称为会飞的恐龙,然而在分类学上,翼龙并不是恐龙。

由于翼龙飞行的需要,其骨骼纤细中空,很难保存化石,正在新疆哈密的汪筱林告诉新华社记者,所以在全世界范围内翼龙化石都十分稀少,而翼龙蛋和胚胎化石更是罕见。

此前,全世界一共报告了11枚翼龙蛋化石,包括在中国辽西热河生物群中发现2枚,中国燕辽生物群中发现2枚,在阿根廷发现2枚,还有5枚就发现于中国新疆哈密。

而今,汪筱林和巴西国家博物馆亚历山大·克尔纳教授等人在新一期《科学》杂志上说,他们在哈密发现并抢救性采集了一件超过200枚翼龙蛋、胚胎和骨骼化石一体保存的重要标本,其中16枚翼龙蛋含有三维立体的胚胎化石,这是全世界首次发现三维翼龙胚胎。

汪筱林说,这项工作重要之处不仅在于发现了史前翼龙伊甸园,把翼龙蛋和胚胎化石的数量提升一个量级,还填补了对翼龙胚胎阶段了解的空白,揭示出翼龙出生后就具有地面行走能力,但还不具有飞行能力,可能还需要父母的照顾或喂食。

翼龙是一类非常特殊的爬行动物,具有独特的骨骼构造特征。1784年,古生物学家在德国发现第一件翼龙化石时,甚至不能确定它属于哪一类动物。虽然人们对这种动物充满好奇,但确凿无疑的翼龙蛋化石却让古生物学家苦苦等待了200多年。

2004年,汪筱林和其同事周忠和在英国《自然》杂志报告了来自中国热河生物群的世界上第一枚翼龙蛋化石,发现蛋壳外表面具有乳突状结构,意味着具有硬质外壳,更重要的是明确了翼龙为卵生动物。

有意思的是,同年年底,同样是在《自然》杂志上,又连续报告了两枚含胚胎的翼龙蛋化石:一个是来自于中国辽西相同地点的蛋,没有发现任何组成硬壳蛋的钙质层,被认为是皮质的软壳蛋;另一个是阿根廷南方翼龙的蛋化石。

2011年,第四枚翼龙蛋的发现发表在《科学》杂志上,这枚翼龙蛋来自中国燕辽生物群,蛋化石与翼龙骨架保存在一起,其蛋壳上也没有发现硬的外壳和任何脆性的破裂,因此也被认为是软壳蛋。

更多、更大的发现来自新疆哈密。2005年,科考人员在这里发现几小块非常破碎的骨骼,后经汪筱林鉴定为翼龙,从此揭开了哈密翼龙重大发现和研究的序幕。

2014年,汪筱林团队在美国《当代生物学》杂志上以封面文章形式,在世界上第一次报告发现了三维立体保存的翼龙蛋化石,一共5枚,发现地点就是哈密。哈密翼龙蛋蛋壳是由一层薄的钙质外层和厚的壳膜内层共同组成的双层结构,与一些爬行动物如锦蛇的软壳蛋极为相似。

这个发现被认为是翼龙研究200年来最令人激动的发现之一,英国古生物学家戴维·马蒂尔还以先有翼龙还是先有翼龙蛋为题撰写了评论文章。

那么,为什么翼龙研究一再登上世界顶尖学术期刊?汪筱林认为,一方面,这是因为以前(化石)发现不多,对其了解很少,而且又是飞行的爬行动物,比较神秘;另一方面,近年来中国发现了许多特殊的保存环境的地点,大量保存很好的化石被发现,填补了研究空白。

在新一期《科学》杂志上,英国林肯大学古生物学家丹尼斯·迪明发表评论文章,称赞汪筱林等人的工作是认识翼龙繁殖的关键进展,但同时指出仍有许多问题尚未回答。

这些蛋被埋在沙中还是被植被所覆盖?翼龙窝卵数只限于两个吗?为什么这么多蛋出现脱水迹象?迪明写道,我们希望能有更多令人惊叹的化石发现,帮助回答这些翼龙问题,从而让我们能描绘出这些灭绝动物逐渐完整的繁殖画面。

新华社记者 林小春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
地址:北京市西外大街142号 邮编:100044 联系电话:010-88369212 传真:010-68337001 电子邮件:kfsys@ivpp.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