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动态
实验室等在湖南道县发现晚更新世古人类遗址
副标题:
发表日期:2013-05-08
打印 文本大小:

2011年9-10月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道县文物管理局的配合下,对位于湖南省道县乐福堂乡福岩洞进行了考古发掘,揭露面积约20平方米,出土5枚古人类牙齿化石和大量哺乳动物化石。2013年5月出版的《人类学学报》刊发该项发掘报告,研究人员依据铀系法初步年代测定和动物群面貌判断,古人类活动的年代大致为晚更新世,进一步发掘和研究将为探讨古人类在该区域的演化和生活方式提供有价值的科学信息。

道县地处湖南、广西和广东接壤地带,南岭北麓,湘江支流潇水自南向北穿经而过。该区域处于华南板块腹地,北亚热带南部,上古生界灰岩地层广泛发育,受新生代构造抬升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区内发育多处岩溶洞穴。福岩洞位于湖南省道县西北部的乐福堂乡塘碑村,调查显示,福岩洞属于大型管道型溶洞,发育于上古生界碳酸盐岩系内,遗址周边属于峰林和溶盆地貌。福岩洞一带地处亚热带,更新世以来雨水充足,繁盛的动植物资源为古人类的生存繁衍提供了难得的家园。

福岩洞内堆积发育,以砂砾石层和红黏土,包含丰富的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发掘出土5枚古人类牙齿化石总体形态特征与现代人(Homo sapiens)接近,牙齿尺寸也在现代中国人牙齿变异范围。研究人员正在对这些牙齿展开详细形态描述和对比研究,将另文专门报道。

研究人员目前已鉴定出39种(含未定种)哺乳动物化石,主要为现生属种,其中灭绝种只有巴氏大熊猫、最后鬣狗、剑齿象、巨貘、南方猪等。动物群主要为中小型哺乳动物,大型及特大型动物很少,尤其是南方第四纪动物群主要成员中的剑齿象、亚洲象、犀牛、貘及水牛等都较少。动物群中灵长类化石较多,有猕猴、叶猴及长臂猿,尤其是猴类牙齿较多。大中型哺乳动物以鹿类占主导,并且属种较为多样,包括水鹿、梅花鹿、麝及麂等,而小哺乳动物以巨鼠和豪猪为主。

据文章通信作者裴树文介绍,该遗址仍有较大的工作潜力,是开展晚更新世人类演化和生存环境研究的理想选地,对其进一步发掘和研究将为探讨古人类在该区域的演化和生活方式提供有价值的科学信息。

该项研究获得了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的资助。

图1 福岩洞发现的人类牙齿化石(裴树文供图)

图2 福岩洞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裴树文供图)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
地址:北京市西外大街142号 邮编:100044 联系电话:010-88369212 传真:010-68337001 电子邮件:kfsys@ivpp.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