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倪喜军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小组在本周的《自然》杂志上报道了目前已知最古老最完整的灵长类化石骨架。这件化石被命名为“阿喀琉斯基猴”(Archicebus achilles),发现于我国湖北省荆州市附近的湖相沉积中,距今5500万年。这项发现对于确定类人猿与其它灵长类的分异时间和早期演化模式提供了非常关键的证据,是近年来古灵长类和古人类学研究领域一项里程碑式的发现。
在阿喀琉斯基猴生活的时代,全球正处于温室期,气候湿润炎热,茂密的森林覆盖到了南北极,在阿拉斯加甚至都有棕榈树。在这种环境下,保存如此完整的灵长类化石骨架,堪称是个奇迹。
倪喜军领导的国际小组成员包括美国卡耐基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克里斯托弗•比尔德博士、美国北伊利诺伊大学丹尼尔•季博教授、美国西北大学玛丽安•达戈斯特教授、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孟津和约翰•弗林博士以及法国欧洲同步辐射中心的保尔•泰弗罗博士。
他们采用了目前最为先进的、超高精度的同步辐射CT扫描技术,数字化三维重建了包埋在岩石中的化石骨骼和印痕。按照保尔•泰弗罗博士的说法:“我们开发了一套独特的精细的同步辐射技术来观测围岩内的化石形态,让化石从石头中站了起来”。在利用同步辐射技术开展古生物学研究方面,泰弗罗博士是国际领先的专家。
阿喀琉斯基猴骨架比以前知道的发现于德国梅瑟尔的达尔文猴和美国怀俄明的假熊猴整整早了7百万年。而且,阿喀琉斯基猴在灵长类的系统演化树上与我们人类同属于一个大的支系,而达尔文猴和假熊猴则属于另外一个分支,是现生狐猴的远亲,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更远。
通过研究阿喀琉斯基猴,古生物学家首次获得了一个相对完整的、非常接近于类人猿和其它灵长类开始分异时的图景,用倪喜军的话来说就是“在重建人类和灵长类的早期演化历程方面,向前跨进了一大步”。
克里斯托弗•比尔德博士说:“阿喀琉斯基猴与其它已知的灵长类相比,无论是化石的还是现生的,都非常不同。它就像一个怪胎,长着类人猿的脚,却又长着更原始灵长类的牙齿、胳膊和腿。对于一个早期灵长类来说,它的眼睛也出奇地小。所有这些都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改写类人猿的演化历史。”比尔德博士在中华曙猿等方面的研究曾引起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
通过大量的统计学分析,倪喜军和他的团队推测阿喀琉斯基猴在生活时的体重仅有20-30克,比现生的最小的倭狐猴略小一些。丹尼尔•季博教授是研究灵长类身体结构方面的专家,他说:“阿喀琉斯如此小的个体和它非常基干的系统演化位置,证明最早的灵长类动物,包括眼镜猴、猕猴、猩猩和人类的共同祖先,都是非常小的。颠覆了原先一些人认为的类人猿的早期类型与某些现生类人猿在体型大小上相差无几的观点。”
西北大学玛丽安•达戈斯特教授说:“尽管阿喀琉斯基猴在系统演化位置上更加接近与眼镜猴支系的基部,但它也具有一些类人猿的特征,这说明眼镜猴和类人猿的祖先可能彼此非常相像,远比大多数科学家认为的要相像。”
关于灵长类动物与其它动物的演化关系,以及灵长类内部类人猿、眼镜猴、狐猴等主要支系之间的系统关系,一直是科学家们激烈争论的问题。“为了检验各种假说,我们构建了一个巨型的包括1000多个形态学特征和157个哺乳动物分类单元的数据库矩阵,”孟津博士说。
“一些人也许会认为这不过又是一块漂亮的化石而已,但是为了揭示在这块化石中埋藏了几千万年的巨大秘密,我们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使用了最先进的研究手段,多个博物馆和研究机构通力合作,我们整整花了10年的时间。”身兼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研究馆员和理查德•吉尔德研究生院院长的约翰•弗林博士这样补充。
阿喀琉斯基猴的属名Archicebus源自希腊文arche和cebus,arche意为开始或第一,与“考古学”的英文archeology的词根是一样的,cebus的本意是长尾巴的猴子。阿喀琉斯基猴的种名achilles源自希腊神话人物阿喀琉斯,隐喻阿喀琉斯基猴非常有趣的像类人猿一样的脚跟。
根据生态复原,阿喀琉斯基猴应该是一种小型的非常活跃的灵长类,在白天活动,善于跳跃,依靠视力用手来捕食昆虫。
阿喀琉斯基猴化石骨架(倪喜军供图)
阿喀琉斯基猴复原图(倪喜军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