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社江研究员课题组2011-2012年,秦岭地区旧石器考古调查时,在商丹盆地(商洛-丹凤盆地)新发现9处旷野类型旧石器地点,采集石制品211件。研究人员在新近出版的《人类学学报》第四期上报道了新发现的9处旧石器地点石制品和埋藏黄土堆积地层的初步研究结果。这些发现将有助于深入了解东秦岭地区古人类和旧石器工业面貌,并对研究中国南北旧石器工业发展与演化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东秦岭丹江上游商丹盆地第三级阶地顶部黄土堆积地层中新发现9处旧石器地点均为旷野地点,除庙口和王涧II两处地点分别位于丹江支流秦川河左右两侧第三级河流阶地上之外,其余7处地点全部位于商丹盆地丹江干流两岸第三级河流阶地上。9处地点的石制品均直接采自于砖厂制砖机周围或者暴露的黄土地层剖面上。
据研究人员介绍,商丹盆地旧石器地点石制品的加工原料来自于丹江河床的石英质砾石,其次是石英岩和石英砂岩砾石,砂岩、火山岩和硅质灰岩等砾石原料偶尔被使用。早期人类主要采取锤击法直接剥片,砸击法剥片技术也被使用,碰砧法剥片可能只是在偶尔的情况下才被采用。石核和石片以自然砾石台面者居多。石制品种类有石锤、石核、石片、工具和断块及碎片屑。工具中砍砸器数量最多,其次是大型石片为毛坯加工而成的重型刮削器与小型刮削器,石器中还有一定数量的石球、手斧和手镐,商丹盆地的石制品可视为含阿舍利(Acheulian)器物组合类型的石器工业。
商丹盆地新发现的9处旷野旧石器地点无论是遗址数量还是石制品数量都很有限,但根据调查过程中对遗址黄土堆积地层的观察分析,丹江第三级阶地旧石器地点的时代以中更新世中晚期为主,石制品的年代可以暂时置于旧石器时代早期偏晚阶段。
丹江上游商丹盆地旧石器地点石制品均出自于中国南北自然地理过渡地带山间盆地河流阶地上的黄土-古土壤地层序列中。商丹盆地丹江第三级阶地金鸡塬黄土剖面在地层结构、磁化率以及粒度和地球化学特征反映的东秦岭数个湿热-干冷气候旋回与黄土高原区典型黄土剖面的气候变化记录以及深海沉积氧同位素气候阶段具有明显的一致性。黄土层中的草本植物花粉含量相对较古土壤层中者为高,而木本植物花粉含量相对较古土壤层中者为低。从孢粉组合来看,秦岭黄土堆积时的植被一般为森林草原型或草原森林型,气候较寒冷但偏湿,古土壤发育阶段的植被一般为夏绿阔叶林型,表现出暖温带气候特点。所以,无论是黄土堆积时期,还是古土壤发育时期,秦岭山地的气候都较黄土高原地区湿热,这些很好地反映了当时古人类生存的环境背景。
尽管商丹盆地目前尚未见到典型的大型石片加工而成的薄刃斧,但这里确实也不乏手斧、手镐、石球以及大型石片加工而成的重型刮削器等器物,石器工业面貌与下游丹江口库区、洛南盆地、汉中盆地、秦岭北麓的蓝田地区以及百色盆地类似,商丹盆地发现的旧石器仍然可以看作是含阿舍利(Acheulian)类型器物的石器工业组合,该类器物在商丹盆地的发现说明,中更新世以来以手斧和手镐等为代表的器物在中国秦岭山区普遍流行,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整个秦岭地区旧石器工业的面貌和传统。
该项研究获得了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联合资助。
图1 商丹盆地新发现旧石器地点地理位置(王社江供图)
图2 商丹盆地的石制品。1-2,4,10,砍砸器;3,石锤;5,7,手镐;6,8,手斧;9,重型刮削器;11,刮削器;12,石核。(王社江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