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动态
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东西方人群互动研究取得新进展
副标题:
发表日期:2014-03-17
打印 文本大小:

实验室高星研究员领导的课题组与美国学者合作在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群互动关系的研究中取得了新的进展。课题组通过对宁夏水洞沟遗址第12地点的对比研究以及对中国北方氧同位素3阶段(MIS359-24ka BP)含有石片遗存和勒瓦娄哇石叶遗存的遗址的总结,根据此阶段两种石器技术体系的时空分布特征,提出两种不同的技术遗存可能代表了不同的人类群体。石片技术群体为中国本土连续演化的群体,而石叶技术群体则是外来群体,为中国古人类连续演化假说提供了新的证据。近日,《Journal of Anthropological Research2014年第70卷第1期刊登了该项研究成果。 

  长久以来,学者们便发现中国旧石器时代石器技术特点不同于旧大陆西方。中国主要流行简单的石核-石片技术体系,直到3万年前后,石叶技术、细石叶技术等新的文化因素才相继出现;而旧大陆西方从早到晚则经历了5种技术模式(奥杜威-阿舍利-莫斯特-石叶-细石叶)的相继演变。正因如此,中国相对独立的石器技术演变成为中国古人类连续演化假说的重要证据之一。旧石器晚期中国出现的勒瓦娄哇石叶技术遗存分布范围局限,该如何看待这种文化现象,学术界历来争议颇多。有学者认为是本土技术发展的结果,而多数学者则承认其外来属性,认为是技术传播的结果。如若此技术由西方或北方传播而来,那么它意味的是技术的扩散,还是人群的迁徙? 

  为了更好地回答这些问题,本课题组针对勒瓦娄哇石叶技术的来源及代表的意义进行了详细研究。宁夏水洞沟遗址是发现勒瓦娄哇石叶遗存最为丰富的遗址,故而本研究立足水洞沟,同时将MIS3阶段中国北方含有石片和勒瓦娄哇石叶遗存的遗址进行细致综合。MIS3阶段两种技术遗存的空间分布显示,勒瓦娄哇石叶遗存主要集中在中国的西、北部,如宁夏水洞沟、新疆骆驼石、青海冷湖、山西榆树湾、黑龙江呼玛十八站等;而石片遗存则广泛分布在中国北方的东部,包括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等。时间上显示,勒瓦娄哇石叶遗存主要局限在距今40-30ka之间,而石片遗存则存在于整个MIS3阶段。蒙古、西伯利亚的发现显示,勒瓦娄哇石叶遗存在该地区出现的时间早到距今50ka或更早,分布的区域也更为广泛,从阿尔泰地区一直到外贝加尔地区。故而,整个东北亚MIS3阶段,勒瓦娄哇石叶技术与石片技术之间形成了一个比较明确的分界线,这个分界线大体与400mm等降水量线相吻合。 

  具体到水洞沟地区,勒瓦娄哇石叶技术存在于距今34-40ka之间,其后被石片技术所代替。两者存在于同一个区域,所面临的石料资源、环境资源没有质的变化,那么导致石器技术不同的原因更可能是携带不同技术的人群存在差异,而非同一人群对不同环境的多样适应。同时MIS3阶段勒瓦娄哇石叶和石片技术在东北亚整体的分布状况,也说明两者在此时形成了各自独立的文化地理区域。 

  勒瓦娄哇石叶遗存仅存在于特别局限的时间段,从水洞沟遗址石片与石叶遗存的关系看,石叶技术并未在后继的石片遗存中留下任何明确的痕迹。故而,我们推测,石叶技术代表的人群迁入后并未对本土人群产生明显的影响,而是灭绝或者退回到原来生活的区域。当然他们也有可能被本土人群同化,但如果同化曾经发生,那么外来人群也被同化的比较彻底,以至于技术上未对本土技术产生任何可观察到的影响。 

  研究者还结合地理、气候环境和遗址分布等尝试对两种技术体系的时空分布进行解释。首先,勒瓦娄哇石叶遗存分布在西北干旱区域,虽然西北干旱区域将来有可能会发现更多的遗址,但目前发现的含石片遗存的遗址较少,显示了此处人群密度较低,而400mm等降水量线以东含石片遗存的遗址较多,且此类遗存自距今170万年左右便在中国北方长期存在,暗示存在比较稳定和相对高密度的人群。故而,较低人群密度的西北干旱区给新迁入的人群提供了空间,而东部相对高密度的人群分布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人群的进一步东进和南下。其次,时间上勒瓦娄哇石叶遗存分布在距今30-40ka间,这一阶段中国西北地区存在一个高湖期。相对温暖湿润的气候,使得分散的资源板块相互联通形成诸多资源相对丰富的通道,给新人群跨过广袤的沙漠提供了可能。 

  文章作者指出,勒瓦娄哇石叶技术是自西伯利亚或蒙古传入中国的石器技术。其局限分布于中国西北部,并且出现后并未持续较长的时间,在距今3.2万年左右,被中国北方本土连续演化的石片技术所替代。这反映了中国北方石片技术的连续演化,而勒瓦娄哇石叶技术仅是一个插曲,从人类行为角度为中国古人类连续演化附带杂交的假说提供了新的证据。虽然目前的研究材料还不足够勾勒出东北亚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群迁徙的路线和相互交流的程度,但本文的假说为今后研究中国旧石器晚期人群交流提供了依据,也为从行为角度更好的理解中国古人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新的材料。 

  该研究获得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1 中国沙漠分布与400mm等降水量线(依Yang and Ding 2008修改) 

  2 中国北方、蒙古、西伯利亚MIS3阶段遗址分布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
地址:北京市西外大街142号 邮编:100044 联系电话:010-88369212 传真:010-68337001 电子邮件:kfsys@ivpp.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