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动态
我国准噶尔盆地发现角龙新属种
副标题:
发表日期:2015-12-10
打印 文本大小:

2015129日出版的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期刊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韩凤禄、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Catherine Forster, James Clark和徐星研究员联合报道了在新疆准噶尔盆地五彩湾地区晚侏罗世早期石树沟组发现的一新的基干角龙类化石——五彩湾花脸角龙(Hualianceratops wucaiwanensis),这是继发现当氏隐龙之后在该地区发现的第二种原始角龙,对于研究角龙类的早期起源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徐星课题组新疆项目取得的又一项重要成果。 

在恐龙中,角龙是一类庞大的植食性的家族,无论大型的四足行走的三角龙,还是小型两足行走的鹦鹉嘴龙,它们的头骨前端都有一个特殊的吻骨。已知角龙主要来自白垩纪,它们的祖先长什么样子呢?这就需要到更古老的地层去寻找答案。 

花脸角龙化石发现于晚侏罗世早期石树沟组,主要保存了部分头骨骨骼,包括关联的上颌骨、颧骨、方骨、眶后骨和鳞骨等,它比较奇特的是保存的头骨和下颌绝大部分骨骼外侧面具有显著发育的纹饰,所以命名为花脸角龙。外形很像甲龙类头骨外侧形成的膜质骨,以至于在刚发现它时被鉴定为甲龙类。通过详细的骨骼形态对比才确定它是一种原始的角龙。 

2006年,在五彩湾地区就报道了当时发现的最原始也是最完整的角龙——当氏隐龙(Yinlong downsi),并在后来的发掘中发现了更多的个体。角龙类的演化主要包括了鹦鹉嘴龙和新角龙类两个分支。角龙类的系统演化树显示当氏隐龙很有可能是这两个类群的共同祖先。而花脸角龙与当氏隐龙位于同一时代,但个体显著大于当氏隐龙的正型标本,并且从骨骼形态上与前者具有很大的差异。比较有意思的是花脸角龙表现出了更多的类似于鹦鹉嘴龙的进步特征。特别是颧骨和方骨的形态,有向鹦鹉嘴龙演化的趋势。由于鹦鹉嘴龙显著特化的骨骼结构,它的起源问题一直是个未解之谜。花脸角龙能否为鹦鹉嘴龙的起源提供新的信息呢? 

答案是肯定的。韩凤禄等所做的基干角龙系统演化分析结果显示当氏隐龙、花脸角龙和在辽西地区原始的角龙朝阳龙和宣化角龙构成了一个支系,都属于朝阳龙科。而朝阳龙科和鹦鹉嘴龙亲缘关系比它们和新角龙类之间的亲缘关系更近。所以花脸角龙的发现为鹦鹉嘴龙的起源问题提供的重要的信息。更多的晚侏罗世角龙化石的发现有望解开这个谜团。花脸角龙的发现也说明角龙在晚侏罗世时期已经形成了多个演化分支。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

                 

                                               图1:花脸角龙骨骼重建图 (韩凤禄供图)

          

                                            图2:花脸角龙复原图(Portia Sloan Rollings绘制)

              

                           图3:基干角龙系统发育分析得到的一颗最简约树 (韩凤禄供图)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
地址:北京市西外大街142号 邮编:100044 联系电话:010-88369212 传真:010-68337001 电子邮件:kfsys@ivpp.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