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邹晶梅、周忠和、胡晗等与山东临沂大学郑晓廷研究团队1月11日出版的《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上联合报道了首次发现于中国辽宁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的一具有空气动力学扇状尾羽的反鸟类――属于鹏鸟科的一新属种,该新种的喙的形状与已知所有鹏鸟科的种类不同,说明其食性也不同于其他属种。
新标本是一件保存有飞羽和尾羽印痕的近乎完整并完全关联的亚成年个体,收藏在山东天宇博物馆内。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契氏鸟巨前颌种(Chiappeavis magnapremaxillo),属名以文章第一作者邹晶梅的博士生导师路易斯·契亚比博士而命名,种名标示其相对于鹏鸟科其他属种有一较大的前颌骨。契亚比博士是中生代鸟类研究的权威学者之一,现任美国洛杉矶自然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契氏鸟标本仅在翅膀和尾部保存有飞羽,尾羽由近十根羽毛重叠形成一紧密扇状尾羽,具备产生升力的能力。据研究人员介绍,这是首次在反鸟类中发现毫无争议的具备空气动力学功能的尾羽结构。之前所有发现的反鸟类标本,包括鹏鸟科的亲近种类,仅至多保存有装饰用的尾羽。契氏鸟的发现证实了先前研究推测扇状尾羽是反鸟类演化过程中的原始特征。依据对契氏鸟的分析研究,邹晶梅等首次推测尾羽球囊很能已经在反鸟类中出现,也许还包括会鸟在内的更大类群中已存在。在现代鸟类中,尾羽球囊是一成对的与尾综骨相关的软组织结构,与球状尾羽肌一起, 能使鸟类通过操控尾羽的形状最大地发挥空气动力学功能。之前,认为该结构只存在于包含所有现生鸟类的今鸟型类中,研究人员依据鹏鸟类(反鸟类)、今鸟类和会鸟(也有一空气动力学功能的尾羽结构)相似的尾综骨,推测它们已产生了尾羽球囊或类似结构。
邹晶梅说,目前仍不清楚尾羽球囊是单一起源或是多重起源;如果是单一起源,尾羽球囊在它们的共同祖先鸟类中是非常原始的特征。尾羽球囊在原始反鸟类中普遍发育不良,而在进步的反鸟类中缺失,因此,带装饰性的尾羽形态结构在反鸟类中占绝对多数也不难理解了。
图1 契氏鸟生态复原(史爱娟绘)和化石标本 (邹晶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