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动态
甘肃早白垩世发现恐龙蛋化石新类型
副标题:
发表日期:2016-03-28
打印 文本大小:

我国甘肃省早白垩世地层中,出土了大量恐龙骨骼以及恐龙足迹化石,但是至今未有蛋化石的报道。在新近出版的《古脊椎动物学报》上,实验室张蜀康和浙江自然博物馆谢俊芳等报道了发现于兰州—民和盆地下白垩统河口群的蛋壳化石新材料,并依据蛋壳显微结构建立一恐龙蛋新属新种(Polyclonoolithus  yangjiagouensis),并将其归于一新科:多小枝蛋科(Polyclonoolithidae)。由于我国的恐龙蛋化石大多出自晚白垩世地层,仅在辽宁曾有早白垩世恐龙蛋的报道,该新发现扩展了我国恐龙蛋化石的地质和地理分布,也有可能为圆形蛋科蛋壳结构的起源提供新的认识。 

据研究人员介绍,新发现的蛋化石标本不同于所有已知的恐龙蛋类型,具有独特的显微特征组合:分叉的蛋壳单元向外延伸至蛋壳外表面,并未在靠近蛋壳外表面处融合成层;弦切面上具相互链接或独立的多角形的蛋壳单元;以及不规则的气孔通道。研究人员依据其独特的显微特征,建立了一新科:多小枝蛋(Polyclonoolithidae) 

兰州-民和盆地位于甘肃、青海两省交界地带,是印支运动后在祁连褶皱系基底上发育形成的中新生代断拗山间盆地,其中广泛发育出露良好的下白垩统河口群。河口群为一套湖泊相为主的红色碎屑岩、泥岩沉积。在永靖县盐锅峡镇老虎口一带发现了大量以恐龙足迹为主的遗迹化石。2002年,首个恐龙骨骼化石发现于盆地东部,被命名为巨齿兰州龙(Lanzhousaurus magnidens), 这是世界上已知牙齿最大的植食性恐龙。20062008年又分别报道了两个基干巨龙形类蜥脚类:刘家峡黄河巨龙(Huanghetitan liujiaxiaensis)和炳灵大夏巨龙(Daxiatitan binglingi)2013年再次报道了多刺甲龙亚科恐龙一新属种:金城洮河龙 (Taohelong jinchengensis),为亚洲首次发现。恐龙蛋壳新材料的发现又一次表明兰州-民和盆地的河口群蕴含着一个丰富而独特的恐龙化石组合。 

该项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1 兰州-民和盆地早白垩世多小枝蛋标本 (谢俊芳供图)

    

                                    

                                      2 兰州-民和盆地多小枝蛋显微结构(谢俊芳供图)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
地址:北京市西外大街142号 邮编:100044 联系电话:010-88369212 传真:010-68337001 电子邮件:kfsys@ivpp.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