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动态
陕西公王岭蓝田直立人内耳迷路研究获新进展
副标题:
发表日期:2016-06-24
打印 文本大小:

1964 年在陕西公王岭发现的蓝田人头骨的形态比周口店直立人和印度尼西亚爪哇直立人原始,其厚重的骨壁及较小的脑量,落入了早期人属成员的变异范围。最新测年结果将蓝田人的生存年代从原先普遍接受的距今115 万年提早到大约163 万年前,接近能人和南方古猿生存年代变异范围的下限,蓝田人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有确定年代数据的最早的古人类化石。然而,早期研究主要是聚焦在其头骨的外表面的形态上,对其内部细致结构的研究很少,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及可对比的化石材料的局限性,更没有对内耳迷路进行详细的研究。近年虽然3D 复原了蓝田人的内耳迷路,但对蓝田人内耳迷路的形态并没有进行深入研究。   

陕西公王岭蓝田人头骨化石从胶结的堆积物中修理出来时裂成了6个部分,包括较为完整的额骨、顶骨的大部分、右侧颞骨碎片、右侧上颌骨碎片、左侧上颌骨碎片和1 枚左侧上颌第二臼齿。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吴秀杰研究员与研究生张亚盟采用高分辨率工业微CT,对蓝田人保存的颞骨岩部进行扫描和内耳迷路的3D 虚拟复原,通过与欧洲古老型智人、早期人属成员等内耳迷路的对比,为进一步探讨蓝田人的演化地位及相关的中国更新世早期人类演化问题提供参考数据。新一期《人类学学报》刊发该项研究成果。 

据悉,内耳迷路是埋藏在颞骨岩部内部的结构,由半规管、前庭和耳蜗三部分组成,在脊椎动物的各个门类中,内耳迷路的形态有很大差别,内耳迷路的大小和形态不存在年龄、侧别和性别的差异,是反映遗传变异形态的最好证据之一。迄今为止,中国境内发现的古人类化石,保存有内耳迷路的年代最早的是蓝田直立人, 

通过与和县直立人、欧洲古老型智人、早期人属成员、南方古猿非洲种、粗壮傍人和现代人内耳迷路的21 项测量项目的对比和分析,研究人员发现蓝田人内耳迷路的测量数据与南方古猿非洲种最接近,其次为现代人和欧洲古老型智人,而与早期人属成员和粗壮傍人相差较大。蓝田人与对比标本的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蓝田人内耳迷路与早期人属成员、欧洲古老型智人、南方古猿非洲种及现代人都有重叠区域,距离最近的是南方古猿非洲种(Sts 5),其次为和县直立人和南方古猿非洲种(Sts 19),而与粗壮傍人距离较远。最近邻接法聚类分析表明,和县直立人与现代人聚集在一个分支上,蓝田人与南方古猿非洲种(Sts 5)聚集在一起;与蓝田人距离最近是南方古猿非洲种(Sts 5),其次为和县直立人和南方古猿非洲种(Sts 19)。 

近年来,高分辨率CT的应用,促进了内耳迷路的研究。吴秀杰说,“蓝田人内耳迷路与各对比样本组的相似或差别难以用简单的年代演化框架来解释,蓝田人可能与南方古猿非洲种具有某种演化上的意义。该研究为不仅提供中更新世中国古人类内耳迷路的形态数据,还为进一步探讨蓝田人体质特征演化上的意义提供了参考资料。但由于该研究只是分析了蓝田人的一个性状,限于对比标本的局限性,未来需要更多的证据来阐明这个问题”。 

该项研究获得了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1 蓝田人颞骨及内部3D 虚拟复原的内耳迷路(吴秀杰供图)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
地址:北京市西外大街142号 邮编:100044 联系电话:010-88369212 传真:010-68337001 电子邮件:kfsys@ivpp.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