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动态
实验室等在翼龙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副标题:
发表日期:2016-09-27
打印 文本大小:

热河生物群中的翼龙化石主要产自热河群下部的义县组和上部的九佛堂组,其中义县组主要以古翼手龙超科为主,而九佛堂组主要以准噶尔翼龙次亚目为主。20169月,国际刊物《古脊椎动物学报》(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在线发表了实验室蒋顺兴、汪筱林等对一件来自辽西热河生物群古翼手龙超科梳颌翼龙科新标本的研究成果,这一标本产自辽宁建昌喇嘛洞下白垩统九佛堂组。这一新的发现首次确认了九佛堂组包含古翼手龙类成员,也是目前世界上时代最新的古翼手龙类,增加了古翼手龙类的时代延限。依据其翼指骨之间的比值、牙齿形态和数量、齿列的长度、以及胸骨和乌喙骨的形态而与其他古翼手龙类相区别,据此建立了一个新属新种:热河剪嘴翼龙(Forfexopterus jeholensis)。  

由于这一标本保存有较为完整的胸骨,胸骨是翼龙飞行的重要骨骼,而且在翼龙中相对保存较少,因此,这一研究选取了翼手龙型类(Pterodactylomorpha)的所有较为完整的胸骨进行了几何形态分析,发现胸骨形态变化第一和第二主成分分别是胸骨的长宽比和胸骨前突的相对长度。之前的系统发育分析中翼龙胸骨特征的选择多为整体形态,通过这一研究,研究人员将翼龙胸骨的整体形态细分为胸骨的前缘,侧缘和后缘的形态三个部分,有利于对胸骨进行更好的比较。  

近两年来,古脊椎所汪筱林研究团队在翼龙研究领域取得多项成果,相继在国际期刊Historical BiologyAnais da Academia Brasileira de CiênciasPeerJ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等杂志上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在热河生物群和燕辽生物群的翼龙研究中取得了新的进展。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辽西及其周边地区一直是全球最重要的翼龙产地之一。近年来依然有许多重要的翼龙化石及化石产地被发现,它们分属于两个不同生物群:早白垩世的热河生物群和晚侏罗世的燕辽生物群。汪筱林团队最新报道了热河生物群的2个新属新种:热河剪嘴翼龙和珍妮林龙翼龙(Linlongopterus jennyae),这使得热河生物群目前记述的翼龙种类达到了83134种。燕辽生物群中也报道了1个新属新种:娇小道虎沟翼龙(Daohugoupterus delicatus),以及对数件新标本的研究成果,使得燕辽生物群的翼龙种类达到了41416种。其中热河生物群产出的化石绝大部分为进步的翼手龙亚目,仅有一个蛙嘴翼龙类的属种;燕辽生物群主要为处于翼龙基干位置的非翼手龙类,其中悟空翼龙类的成员数量和种类都比较多。目前,热河生物群和燕辽生物群成为世界范围内翼龙类型多样性最大的两个生物群之一,同时也使辽西及其周边地区成为全世界翼龙化石最重要的产地之一。  

在燕辽生物群翼龙化石研究方面,20167月,Peer J 在线发表了程心、蒋顺兴等对一件产自辽宁建昌玲珑塔新的悟空翼龙类化石的最新研究成果。依据其局限于头骨前端的前上颌骨脊、稀疏的牙齿等特征使其与其他悟空翼龙科的成员相区别。该研究首次将全部已知的悟空翼龙类成员包含在新的系统发育分析中,证实了悟空翼龙科的单系性。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标本也是第一件保存有愈合的前耻骨的悟空翼龙类标本,为确定悟空翼龙类的个体发育特征提供了重要依据。目前的翼龙个体发育学研究显示,翼龙头后骨骼的愈合顺序为,荐椎、远端腕骨、近端腕骨、肩胛骨和乌喙骨、腰带骨骼、翼指骨及其伸肌腱突。这一标本的翼指骨及其伸肌腱突已完全愈合,而两个前耻骨未愈合完全,说明前耻骨的愈合在悟空翼龙类个体发育中处于非常靠后的阶段。  

20157月,巴西科学院院刊(Anais da Academia Brasileira de Ciências)发表了汪筱林和巴西古生物学家Alexander Kellner等对一件包括两枚翼龙蛋的悟空翼龙类化石的研究成果。通过对这件悟空翼龙类的化石的脚部骨骼的对比,暂时作为鲲鹏翼龙属未定种(Kunpengopterus sp.)。该标本不仅在体外保存了一枚蛋化石,同时在体内也发现了一枚大小基本一致的蛋化石,说明这一翼龙具有双侧功能的输卵管,进一步说明了输卵管的退化并不是脊椎动物进行主动飞行的先决条件。  

同时,Historical Biology 报道了程心、蒋顺兴等对一件产自于内蒙古宁城道虎沟的个体较小的非翼手龙类标本的研究成果。依据其鼻骨、胸骨、上下颞孔、肱骨三角肌脊以及翅骨的形态而与其他非翼手龙类相区别,建立了一个新属新种:娇小道虎沟翼龙,由于其头骨前部缺失,并且头后骨骼在胸骨之后都没有保存,所以其具体的科未定,有待于进一步的发现。这件标本是目前这一地点发现的个体最小的翼龙化石,但是通过其愈合的额骨和顶骨,肩胛乌喙骨和近端腕骨,可以知道这件标本虽然个体较小,但是却是一件成年个体的标本。  

在热河生物群翼龙研究上,除了刚刚发表的热河剪嘴翼龙外,20157月,Historical Biology发表了中巴古生物学家对一件无齿翼龙超科新标本的研究成果。依据其较低的眼眶位置,轭骨、下颞孔以及翼骨的形态与其他的无齿翼龙超科成员相区别,据此建立了一个新属新种:珍妮林龙翼龙。在研究这一标本的基础上,对顾氏辽宁翼龙(Liaoningopterus gui)进行进一步的详细研究,修正了最初研究中对下颌部分的一些错误。  

这些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973项目和中科院百人计划等项目的支持。  

     

                

                     1 热河剪嘴翼龙(Forfexopterus jeholensis (蒋顺兴、汪筱林供图 

     

                  

                                       2 翼龙胸骨的几何形态分析 (蒋顺兴、汪筱林供图 

     

                             

                            3 悟空翼龙科新材料及其线条图 (蒋顺兴、汪筱林供图 

     

                                  

  4 辽西地区新报道的翼龙化石。A,保存两枚蛋化石的鲲鹏翼龙未定种(Kunpengopterus sp.);B,娇小道虎沟翼龙Daohugoupterus delicatusC,珍妮林龙翼龙Linlongopterus jennyae (蒋顺兴、汪筱林供图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
地址:北京市西外大街142号 邮编:100044 联系电话:010-88369212 传真:010-68337001 电子邮件:kfsys@ivpp.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