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动态
内蒙古二连盆地始新世貘类研究取得新进展
副标题:
发表日期:2017-05-11
打印 文本大小:

位于内蒙古中部的二连盆地在我国古哺乳动物化石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上世纪20年代,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中亚考察团先后五次对这一地区进行了考察,解放后,中苏考察队、内蒙古地质局、中科院古脊椎所等又对这一地区进行了考察和发掘。丰富的化石,几乎连续的陆相沉积,也使二连盆地不同层位所产出的古哺乳动物群成为亚洲古近纪哺乳动物分期的基础。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元青课题组联合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孟津研究员,连续对二连盆地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和发掘,并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啮齿类、兔形类和奇蹄类等的研究成果。   

最近,该课题组以白滨为第一作者在American Museum Novitates上发表了关于沼貘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相关的化石地点位置进行了讨论。   

貘类与马类和犀类,以及已经灭绝的雷兽和爪兽,同属奇蹄类,现生貘类仅有一属四种,分布于东南亚和中南美洲,以具有可以伸缩的、较长的鼻子为特点。沼貘科(Helaletidae)属于貘超科中已经灭绝的类群,始新世时曾广泛分布于亚洲和北美。以往亚洲的沼貘化石仅有牙齿材料,所以对一些属种的归属一直存有争议。此次新报道的沼貘化石采自内蒙古二连盆地伊尔丁曼哈组,包括了较为完整的Paracolodon fissus头骨和Desmatotherium mongoliense上颌,尤其是Paracolodon材料首次为亚洲的沼貘提供了头骨上的信息。Paracolodon头骨的主要特点包括:上颌骨具有侧槽(lateral trough)从眼眶前缘一直向上延伸到顶面的眶后突,额骨顶面具有内槽(medial trough),矢状脊向前延伸到额骨,岩骨上跨岬沟(transpromontorial sulcus)位于内侧;这些特征表明Paracolodon是不同于北美的属种,而伊尔丁曼哈组两种沼貘在头骨上的不同特征已达到属一级的区别。基于73个形态特征,19个分类单元,文章对分布于北美和亚洲沼貘科化石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支持了内蒙古的Paracolodon fissus和蒙古阿尔丁敖包的Paracolodon inceptus构成姐妹群,而Desmatotherium mongoliense和北美的D. intermedius构成姐妹群。但遗憾的是Paracolodon fissus的头骨材料并没有保存吻端,所以其是否具有和现生的貘相类似的鼻子并不清楚。文章同时总结了已发表的产自伊尔丁曼哈组的奇蹄类化石,认为亚洲哺乳动物分期中的伊尔丁曼哈期相当于北美尤因他期的早、中期。最后,结合野外考察和中亚考察团的野外记录,进一步明确了中亚考察团“马捷茨营地”应该靠近都和敏勃尔和平台东缘,并重新厘清了中亚考察团以 “马捷茨营地”为参照点、位于呼和勃尔和平台相关化石地点的位置。   

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资助。   

原文链接:http://www.bioone.org/doi/abs/10.1206/3878.1 

              

              图1. Paracolodon fissus头骨侧面(A),顶面(B),腹面(C)视(白滨供图) 

              

    图2. Paracolodon fissusDesmatotherium mongoliense在沼貘科中的系统发育位置(白滨供图)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
地址:北京市西外大街142号 邮编:100044 联系电话:010-88369212 传真:010-68337001 电子邮件:kfsys@ivpp.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