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生的犀牛和貘虽然从外形上看差异明显,但无论是分子生物学还是古生物学的证据都支持了两者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两者最近的共同祖先及其所有后裔构成了角形类。最早的貘在早始新世最早期就开始出现,而最早的犀通常认为在中始新世早期从貘的一支演化而来,之后又迅速分化出蹄齿犀、两栖犀、巨犀和真犀等类群。在从貘到犀的演化过程中,貘犀(Hyrachyus)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过渡类型角色,在涉及到犀超科的系统发育分析中,貘犀通常会作为一个重要的外类群;而在奇蹄类的系统发育中,貘犀则作为整个犀超科的早期或唯一代表。所以对貘犀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貘犀的化石丰富,主要分布在北美、亚洲,在欧洲也有少量的发现。尤其在北美发现的貘犀化石,包括有较完整的头骨和头后骨骼材料。但对貘犀不同属种的分类一直存有争议,而且自Cope在1884年对貘犀骨骼较简略的形态描述之后,一直缺乏对这一类群更为细致的骨骼形态学研究,这无疑阻碍了研究者对早期犀类甚至奇蹄类更深入的研究。
最近白滨、王元青、王海冰,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孟津研究员,以及美国罗文大学(Rowan University)Luke Holbrook教授联合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通报》(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发表了对北美静貘犀(Hyrachyus modestus)的骨骼学研究专著。
该项研究对馆藏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采自北美中始新世地层静貘犀几乎完整的骨骼化石进行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和测量,并分别和相关类群进行了比较,对貘犀的起源及和犀超科成员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基于形态学的比较,貘犀显示出一些比早期角形类犀貘(Heptodon)更原始的特征,这表明貘犀可能起源于比后者更为原始的角形类。另一方面,不同于传统的观点,研究者认为貘犀并非是所有犀超科的祖先类群,蹄齿犀类早期代表三脊犀(Triplopus)和貘犀相比,具有许多在犀超科中独有的特征,这表明蹄齿犀和貘犀之间的亲缘关系可能较远;但貘犀是两栖犀、巨犀和真犀等的祖先类群。同时,研究者通过对貘犀头后骨骼的功能形态分析,表明貘犀和其他早期奇蹄类一样,已经具备了快速奔跑的能力。
该项研究不仅为犀超科的早期类群提供了详细的形态学信息,也对整个早期奇蹄类的起源、演化和分异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但貘犀内部的分类及其在奇蹄类中的系统发育位置,甚至犀超科的分类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国家留学基金、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以及美国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原文链接:http://www.bioone.org/doi/abs/10.1206/0003-0090-413.1.1?af=R
静貘犀Hyrachyus modestus(AMNH FM 12664)头骨侧视(Nicole Wong绘制)
静貘犀Hyrachyus modestus(AMNH FM 12664)右侧远列腕骨(白滨,王元青供稿)
静貘犀Hyrachyus modestus(AMNH FM 12664)右侧股骨(白滨,王元青供稿)